澳门金沙城中心_澳门星际赌城-游戏平台

图片

图片

?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科技信息 >科技动态
“鲁班”难当,偏向难处行!

  “现实世界中,穿着类似钢铁侠的科技套装能做什么?能让腿部残疾的病人重新站立,让腿脚不便的老人轻松行走,让人类在极限环境下完成更多不可能任务,辅助外骨骼可穿戴设备在未来有许多使用场景,它甚至能成为人类的新衣服……”
  不久前,在吴兴区举行的一场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会上,来自印度北阿坎德邦UPES大学工程学院的特聘教授古文德·辛格·维克用了一个自问自答式的演讲,生动介绍了一款特殊的科研产品。
  下肢辅助外骨骼可穿戴设备称为“融入了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简单来说,具备动力控制、传感、信息、移动计算等各类传感器,可以对使用者的肢体动作进行辅助或增强。“我们有信心,预计在今年底把成熟产品投放到市场,届时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说起自己的科研成果,维克很是兴奋。
  虽然在英国和印度都拥有公司,但考虑到全球各地的工业制造产业体系特点,去年3月,维克一番比较后,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相对完善的湖州,受聘为哈工大机器人湖州国际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它横跨多门学科,是高度复杂、刚柔耦合的动力学系统课题。“鲁班”难当,这是业内共识,与机器人相关的科研成果要转化落地为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品,则更难。
  如何破难?维克打了一个比方:机器要成为“人”,首先需要大脑——一套成熟的系统内嵌其中,其次需要细胞——无数个感知外部环境的元件;穿戴设备要成为“钢铁侠套装”,则需要骨架——强劲的动力装置和轻便牢固的结构,还要具有针对不同尺码的可调节性。
  利用现代工业技术,把这些重要的元件以纳米的精度设计制造出来,再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精妙地拼接起来,就是破难过程。维克曾在英国等7个国家的不同高校担任教授,具备 25 年国际机器人与工程研发经验。从一块电池、一根背带、一个传感器开始攻关,历经千辛万苦,维克偏向难处行,一步一步把文件夹里的设想变成现实。
  “机器人研究开发工作未来应用前景广阔,除了技术上的难题,资金需求高、回报周期长、失败风险高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全球各类科研团队。”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周义告诉记者,维克领衔的这个项目是哈工大机器人湖州国际创新研究院准备孵化的第11个项目,成功后就能让人的能力有更多延伸。
  作为吴兴区和严格集团联合成立的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哈工大机器人湖州国际创新研究院的设立给了许多科学家“偏向难处行”的底气。2018年至今,孵化引进产业项目累计产值超1.6亿元,形成国家专利近200项。
  破难的背后是坚持。前年,研究院孵化的筑石科技(湖州)有限公司研发出了“激光地面平整机器人”,参与了杭州亚运会三人篮球场馆项目的建设,地面平整度偏差被控制在了4毫米范围内。项目带头人、意大利圣安娜高等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博士李思桥坦言,为了这一刻,他和团队花了整整10年。
  破难的背后也是突围。智能假肢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去年,一款“善解人意”的国产智能假肢带着24项国家专利、46枚高精度、超低功耗芯片在研究院问世。项目带头人、工学博士张岩岭说,通过自主研发的多传感融合技术和仿生步态控制算法,智能假肢可有效帮助残疾人灵活行走,防磕绊率达到了100%。
  当下,我国大多数机器人还处于技术展示阶段,只有少量机器人在市场试水。黄周义说,在技术上要解决仿人技能迁移学习、行为智慧决策等核心问题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医学等前沿领域的持续突破,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一定大有可为。

最新更新
科技微博 ? 科技微信